查看原文
其他

力谏慈禧护门禁 ——“清流派”帝师陈宝琛

容冀轩 福建纪检监察 2022-04-29

干部要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,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,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,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,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,做疾风劲草、当烈火真金。


——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




史上有几个人敢动怒慈禧

坚持传统道义?

谁是对末代皇帝影响最大的导师?

……


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个人


 福 建 才 子 陈 宝 琛 




“山川清淑之气,郁为厚重历史人文”,走进千年古镇螺洲,可以从星罗棋布的古迹中感受这块土地蕴含的文化气韵。明清时期,不足千户人家的螺洲,中进士者27人、举人101人、武举11人,其中以陈若霖、陈宝琛为代表的陈氏家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道光朝刑部尚书陈若霖以降,其子陈景亮官至云南布政使;孙子陈承裘曾任刑部主事,而曾孙这一代更出现“六子科甲”盛况,最耀眼的当属末代帝师陈宝琛。



帝师之乡石刻


敢直言露峥嵘本色

陈宝琛的曾祖父陈若霖作为三朝重臣,为官清廉,尽心民事,执法严明,不畏权贵,对犯罪的王公贵胄秉公处置,故有闽剧《陈若霖斩皇子》传世。他的耿直风骨对子孙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,其子陈景亮秉承乃父之风,任兵部总办时毫不手软地惩罚保荐庸人的亲王,以致开罪诸王公“京察未记名”;其曾孙陈宝琛同样遗传了祖辈刚正不阿的秉性。


陈宝琛自幼才华横溢,13岁中秀才,18岁中举人,21岁中进士,选翰林院庶吉士,后官授内阁学士。他“崖岸自高,不避权贵”“潇洒倜傥,风采赫然”,以“激浊扬清”“清明政治”为抱负,与张之洞、张佩纶、宝廷等“清流”成员情深义笃,结为知交,并成为闻名朝野的“清流派”。


陈宝琛故居外门


1880年,陈宝琛任武英殿提调官。慈禧身边的太监未办手续出宫与午门护军发生肢体冲突,慈禧偏袒肇事的太监,下令严惩守职的护军,陈宝琛上奏力谏,说若护军获罪则“此后凡遇太监出入,但据口称奉有中旨,概予放行,再不敢详细盘查以别真伪,是有护军与无护军同,有门禁与无门禁同”,终使慈禧收回成命。这件“庚辰午门案”一时轰动朝野,陈宝琛也以刚正敢谏迅速闻名。


陈氏五楼一角


第二次鸦片战争后,西方列强疯狂掠夺中国及其属国领土。沙俄占新疆伊犁九城,日本公然吞并琉球,法国大举侵略越南……泱泱中华面临“瓜分豆剖”的危机。作为“清流派”中坚之一的陈宝琛,在外患极为严重的情况下,屡次上书朝廷应当维护主权,足显“谏官”本色,令人景仰。


清慎勤终成帝师


陈宝琛的祖父陈景亮任陕西督粮道时,接儿子及当时才3岁的陈宝琛随往任所,后调任山东时又举家迁居济南,陈宝琛的童年时期都是在祖父身边度过的。陈景亮清正廉明,爱民如子,因足疾致仕时无甚积蓄,家中“所入粗足给”,久之“岁会辄大窘”,这与那些大车小车装着民脂民膏告老还乡的官员有着天壤之别。祖父的清廉给陈宝琛幼小的心灵留下深深的印记,在他长大成人踏上为官之路,也同样坚持清正廉洁的底线,不搞歪门邪道,这也让他最终能成为一代帝师。


根据陈宝琛后裔保管的《闽县陈公宝琛年谱》记载,宣统三年(1911年)六月,陈宝琛补授为山西巡抚。当时庆亲王奕劻当政,公然索贿之风盛行,陈宝琛上任前照例前往辞行,面对亲王府门人索要“门包”,他严正拒绝,致使未能顺利面谒奕劻,惹得权贵不喜。一个月后,陈宝琛被改任毓庆宫授读,充任6岁小皇帝溥仪的师傅。因为清廉,陈宝琛阴差阳错地成为中国最后一位帝师。


《闽县陈公宝琛年谱》



末代帝师的身份,无疑是陈宝琛人生中最耀眼的一个标签。而陈宝琛的教育,也影响了溥仪一生。作为启蒙老师,陈宝琛不但教溥仪读书识字,还竭尽心智严格要求,循循善诱地将他一步一步向人君的道路引导。每天除读经书念圣训之外,陈宝琛还常给溥仪讲历代帝王为政得失的故事、时时勉励溥仪好好读书,发奋有为,以成就一番帝王事业。


螺洲乌龙江畔太傅亭


据说当时年幼的小溥仪对诗书全才的陈宝琛相当崇拜,人生中第一首“御制诗”就是8岁那年为陈师傅祝寿而写:“松柏哥哥,终寒不凋;训予有功,长生不老。”大概的意思,就是祝陈老师福如东海、寿比南山!


陈宝琛与溥仪的师生二人朝夕相处,形影不离,溥仪在《我的前半生》中评价陈宝琛:“在我身边的遗老中,他是最稳健谨慎的一个”“他是我唯一的智囊”。而陈宝琛的帝师一做就是二十年,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,溥仪不顾他的劝阻,执意当日本人的傀儡,他才离开。


度时势兴办学堂


而说到陈宝琛,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标签,那就是福建近代教育的主要奠基人。


陈宝琛重视教育,说教育乃立国之本。清末陈宝琛被降职闲放家乡25年间,创办和领导了福建近代第一批大、中、小学。他出任福州鳌峰书院山长,参与办学活动。他与陈璧、林纾等人合力创设的苍霞精舍,是福建最早开办的新式普通教育学堂。他还创办了以学日文为主兼学汉文的福州东文学堂,后经改组扩充为全闽师范学堂,又升格为福建优级师范学堂,他是首任学堂监督(也就是校长),这是福建第一所培养中小学师资的师范学校,也是福建师范大学的前身。陈宝琛创建了福建系列化师范学校,并为遍设全省的中小学作出重大贡献。



陈宝琛雕像


陈宝琛还首倡福建女子教育,由其妻王眉寿创办福建女子职业学堂,招收女生学习。这所学校扩大后,改称福建女子师范学校,著名作家谢冰心曾就读于此。


而即使在担任溥仪老师期间,陈宝琛也兼任福建教育总会会长职务,继续关心着福建新学的进程。


福建师范学堂


陈宝琛既崇尚实学,培养有用之才;提倡东西方文化交流,主张洋为中用;重视师范教育,强化教育管理等思想和业迹。在数十年的办学和为官历程中,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的教育思想。


秉承祖训传家风


陈宝琛早年在京敢言直谏,不顾触忤慈禧,晚年劝阻溥仪出关当日本傀儡,保持了民族气节。这和良好的家庭教育不无关系。


在这不得不提的就是陈宝琛的父亲陈承裘,他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出名,但在螺洲当地,陈承裘却是最为出名的孝子:母亲生病时曾夜读《北斗经》为母祈祷,甚至还剜臂割股为药;父亲因病致仕就弃官追随回乡侍奉,终身不复出山。陈承裘在家伺候亲老、兴办公益的同时,对子女的教育却极为严格。陈宝琛幼时与兄弟们从家塾放学归来就被要求站在庭院内听“祖德庭训,及道成间所闻见士大夫贤不肖行事,与生平所接名人硕士言论风采”,“助以名节”。


陈宝琛手书祖训拓本


曾祖父陈若霖留下的“常存厚道以培家运,勿因小忿而失至亲”,父亲陈承裘赠予了“创业历艰辛,安享当思能负荷;处盈防满溢,吃亏还算占便宜”……这些家训深深印刻在陈宝琛脑海中。据《闽县陈公宝琛年谱》记载,陈宝琛59岁那年,为筹铁路款去南洋,渡七洲洋时,还在风浪中梦见父亲让他站在庭院中背诵祖训。家族的教育,让陈宝琛自幼懂得为人要厚道、须有气节与风骨,因此才能够用一生追求正直,坚持民族大义。


陈氏五楼之沧趣楼


在起起落落的宦海生涯中,陈宝琛始终谨守家风祖训,以身践行忠直耿介,刚正敢谏,崇尚实干的风骨。他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,影响教导着子孙后代。陈宝琛晚年极重视后辈教育,还根据每位孙辈个人性格特点赠与一幅联以示期许和勉励,如他曾手书陈若霖家训“忠孝只佳名,非愚无以尽实际;聪明原美质,守正方不入歧途”赠予孙子陈紘(甲孙),希望其能恪守正道,后来陈紘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领导了福建省银行香港分行起义,保护了福建省在海外的外汇资产。


陈家到了陈宝琛这一代,三人进士,三人中举,陈宝琛更是贵为帝师,可以说达到鼎盛,成为在近代中国都具有影响力的望族,但在长房陈宝琛的影响下,却没有出现烈火烹油、盛极而衰的情况。陈氏子弟虽出身名门,却未见跋扈张扬,反而能主动顺应时代,投身祖国和民族的复兴。他们有的参加革命,成为革命先驱;有的研究学问,成为专家学者。除了上文提到的陈紘,陈宝琛的孙子陈絜(矩孙)、侄孙陈縂(岱孙),都在各自领域为新中国成立和建设贡献自己一生,堪称一时之俊杰。正是“一门多俊杰,家风泽后人”。



除去“帝师”的耀眼光环

在起起落落的宦海生涯中

陈宝琛始终谨守家风祖训

以身践行忠直耿介 

刚正敢谏、崇尚实干的风骨

他的一言一行

时至今日依然对后人

有着深刻的影响


专家之言

文艺评论家 林焱


秉承了先祖陈若霖的文脉,陈宝琛十分重视文化的积淀与传承,他与夫人一起兴办学校,把陈家的文化力量用在推广办学上,从法治学校、到女子学校、再到师范学堂……办了福建几乎整个体系的学校,把一家的精神力量推广成为众人都能享受到的资源,为福建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。



人物名片

陈宝琛



陈宝琛,字伯潜,号弢庵、橘隐,晚号沧趣老人,听水老人,福建闽县(今福州市)螺洲人。陈宝琛生于诗书传家、世代簪缨的名门望族,从小受良好教育,其曾祖父陈若霖官至刑部尚书。





(福州市纪委监委、仓山区纪委监委)

激浊扬清,为时代明德!

欢迎关注福建纪检监察


往期回顾



1.一镇一孝廉|漳州蔡新:一门两帝师,孝廉百世名,谁家这么牛?

2.一镇一孝廉|福州陈若霖:福州这名官员超硬气,连林则徐都是头号粉丝!

3.一镇一孝廉|三明朱熹:理学鸿儒流芳千古,廉政丹心气满乾坤!尤溪这位人物了不得

4.一镇一孝廉|宁德薛令之:廉村、廉溪、廉岭,唐肃宗敕封“三廉”美名竟是因为他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